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
發布日期:2022-04-01 點擊次數:0次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(重慶博物館)是一座集“巴渝文化、三峽文化、大后方抗戰文化、統戰文化、移民文化”等的收藏、保護、研究、展示、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,前身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,1955年因西南大區撤銷更名為重慶市博物館,2000年為承擔三峽文物保護工程的大量珍貴文物搶救、展示和研究工作,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設立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。館舍由主館、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、保衛中國同盟總部(宋慶齡舊居陳列館)、涂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。
新館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,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,建筑面積4.5萬平方米,展廳面積2.1萬平方米,年均接待觀眾270萬人次?,F有館藏文物11.35萬余件套(單件超28萬件),珍貴古籍善本1.8萬余冊,涵蓋35個文物門類,形成了以“古人類標本、三峽文物、巴渝青銅器、漢代文物、西南民族文物、大后方抗戰文物、瓷器、書畫、古琴”等為特色的藏品系列。常設《壯麗三峽》《遠古巴渝》《重慶·城市之路》等展覽10個,年均推出臨時展覽20-30個,加以《重慶大轟炸》半景畫演示和《大三峽》環幕電影兩大展示亮點。
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(重慶博物館)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、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、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、全國科普教育基地、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、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、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等。
(來源:華青公共管理學院)
本文由華青公共管理學院官網整理編輯發布